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网评精粹

谁弄丢了会场上的“烂笔头”?

李长安

2016年12月21日14:2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日,笔者参加了县委组织部召开的“新媒体+政务”培训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35岁以上干部坐在靠前排,且都在认认真真作会议记录,35岁以下年轻干部全部靠后,且就像商量好的一样,“干瞪眼”,无一人做笔记。

整顿文山会海之后,参会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越来越不喜欢做笔记,绝大多数参会者习惯了做“甩手掌柜”,无论会议是长还是短,也无论会议重要与否,从不带纸笔,总是两手空空而来,如果会场上有现成的材料就拿一份,没有就空手而回。

作为一名“老同志”,过去接到开会通知,无论是本单位会议,还是系统大会,总会提前装好牛皮纸封面的工作笔记本,检查一下钢笔里墨水是否够用,在会议过程中,人人自觉做记录,领导的讲话声,沙沙的笔记声奏出美妙的和旋,与工作经历一起刻在岁月的痕迹里。可如今,会场上的“烂笔头”怎么就弄丢了呢?

现成材料代替了会议记录本。如今开会,为了提高效率,举办方一般都会提前把会议内容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参会干部只需要签个到,留下自己的个人信息就可以领一份下去;另一方面,很多会议学习文件时间多,领导在上面照本宣科,导致会议几乎没有做笔记的必要。久而久之,自觉做会议记录的习惯就被“耳朵听,眼睛看”给取代了,养成了空手而来的新习惯。

电子产品取代了“烂笔头”。近年来走上工作岗位的干部,特别不爱用笔,平时工作,如果涉及到写材料,就在电脑、平板,甚至是手机上操作了。好多人都感慨,如此下去“妈妈教的方块字”,还有多少人会写,能写?就像现在很难再见年轻人写毛笔字一样。有时候,和年轻干部聊天,问他们咋不做会议记录呢?他们说不是有现成的材料吗?再说,如果有不清楚的,可以上网搜一搜,还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或者打电话,向其他同事问一问,实行“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