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容
黄金容烈士纪念碑。 记者 苏晓杰 特约记者 吴文生 摄
中共儋县县委成立旧址。 记者 张茂 翻拍
核心提示
位于海南岛西部的儋州市光村镇,有一个羊角型的半岛,半岛上的泊潮社区与临高县隔海相望。1902年12月,革命先驱黄金容就出生在这个小渔村。
当年,从这里走出投身革命事业的黄金容,在革命生涯中创下了多个第一:他在这里第一个将马列主义带到了当时的儋县,他参与领导了“十月暴动”,建立了海南第一个县级革命政府,也是中共领导琼崖人民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1940年4月,面对日寇入侵,黄金容返回光村组建抗日武装,在返乡路上与日军遭遇,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8岁。但这位在儋县革命史上具有开创性精神的革命先烈事迹,至今还在儋州地区流传。
“黄先生”带来马列主义曙光
儋州市光村镇泊潮社区,是个地处儋州北端一座小半岛上的渔村。顺着半岛上延伸的村村通公路来到村口,就能见到一座近10米高、镌刻着“黄金容烈士纪念碑”八个大字的花岗岩纪念碑,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庄严肃穆。纪念碑的北侧100米处就是一望无际的北部湾海域。
站在纪念碑前,泊潮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国龙介绍说,时至今日,这座小渔村依旧充满着对黄金容的崇敬与记忆,村民每天都会自发将这里扫得干干净净,纪念碑旁没有一片树叶。
张国龙说,小时候他经常听祖辈们提起这位纪念碑上的烈士,黄金容当年在广州读过大学,这在世世代代打鱼为生的泊潮村民看来,他是一位有文化的读书人,当时村中很多人都叫他“黄先生”。而他在读完大学后,又回到了这个渔村,带领村中人轰轰烈烈地开展革命工作。
“黄金容是第一个把马列主义带入儋县的革命者。”在儋州市党史研究室史学副研究员唐卓昌看来,这与黄金容早年求学时接受的进步思想有很大关系。1925年,广州法政大学毕业后的黄金容,利用暑期回乡机会秘密携带马列主义的书籍,向家乡的工农群众宣传讲解马列主义。1926年春,受中共广东区委派遣,黄金容以省农会特派员的身份回到琼崖,在儋县、临高等地开展建立党组织和农会的工作。
1926年春天,黄金容经过几个月的培养和组织工作,吸收了一批农民骨干入党,并成立了儋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泊潮村党支部,黄金容任支部书记。之后,他还创办泊潮村农民协会。那时候的黄金容,时常奔忙于各个村庄,指导农会建立和训练农民自卫军。
泊潮村农会在党支部领导下建立了一支农军队伍,全乡参加军事训练的农民自卫军队员共有300多人。这支自卫军甚至在1926年冬天,打垮了四方山一股有200多人的土匪。于是,农民自卫军在群众中的威望越来越高,广大中青年纷纷报名加入农民自卫军。
“十月暴动”首次尝试夺取政权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儋县党组织也被迫转入地下,黄金容潜回光村地区,继续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
当年10月,身为中共儋县委员会委员的黄金容参与领导了儋县“十月暴动”。这场暴动,推翻了国民党的儋县政府,并在县城新州成立了儋县临时革命政府,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反扑下,儋县临时革命政府仅仅维持了15天。随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疯狂报复,儋县党组织也损失惨重,但在困境中,黄金容表现出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坚持进行秘密斗争,他一方面化装为商人到陵水县找特委机关,另一方面以教书先生的身份为掩护在多个村庄秘密活动,发展了一批农村党员,并建立几个农村支部。
“‘十月暴动’是黄金容革命生涯中创造的另一个第一。”唐卓昌说,“十月暴动”建立的儋县临时革命政府,是海南岛上第一个县级革命政府,也是中共领导琼崖人民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而此后,黄金容在当地开展的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