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把握歷史方位,堅持城市內涵式發展

——論學習貫徹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

本報評論員

2025年07月17日08:0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這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對我國城市發展所處歷史方位作出了“兩個轉向”的重大判斷,明確了做好城市工作的總體要求、重要原則。落實總體要求,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關鍵在於深刻把握新的歷史方位、主動適應形勢變化,堅持城市內涵式發展。

  “內涵式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一個重要理念。從強調“經濟發展從外延式擴張轉向內涵式發展”,到指出“堅持走內涵式發展路子,創新城市治理,加強韌性安全城市建設”,從提出“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到要求高新科技園區“走集約化、內涵式發展道路”,“內涵式發展”的意蘊十分豐富。做好城市工作,必須把准城市內涵式發展的戰略取向,更有針對性地提升城市發展質量。

  堅持城市內涵式發展,就要堅持好“五個轉變、五個更加”的重要原則。要深刻認識到,轉變城市發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為本,這是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的內在要求﹔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約高效,這是提高城市發展質量和水平的關鍵所在﹔轉變城市發展動力,更加注重特色發展,這是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的必然之舉﹔轉變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這是推動城市高標准更新、高水平運營、高效能治理的重要基礎﹔轉變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統籌協調,這是健全城市工作格局、更好形成合力的有力保障。堅持好五個重要原則,才能不斷提升城市工作的科學性,贏得城市發展的優勢和未來。

  這裡不妨從“轉變城市發展方式”“轉變城市發展動力”兩個方面分析、加深理解。

  我國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1949年的10.6%提高到2024年的67%。伴隨著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我國城市規模逐步擴大、城市地域面積不斷增加,也產生了城市部分房屋和基礎設施老化、地上和地下建設失衡等問題。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迫切需要改變粗放外延式的城市發展模式,破除盲目擴張“攤大餅”等問題,走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路子。

  雄安新區,“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再開始建設”,“地上、地下、雲上”三座城協同推進,一個沒有“城市病”的未來之城拔地而起﹔上海,扎實推進城市更新行動,在緊湊的空間裡騰挪,“見縫插針”推進口袋公園建設。轉變城市發展方式,關鍵就要更加注重集約高效,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優化城市功能結構和空間布局,提升資源和空間集約節約利用水平,實現綠色低碳智慧發展,必將有力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城市發展動力是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所在。我國各地情況千差萬別,城市之間資源稟賦、地理環境、發展水平、基礎條件等各不相同,一些地方出現“千城一面”、產業同質化等問題。做好城市工作,必須從實際出發,深刻把握增強城市發展動力活力的內在要求,更加注重特色發展,做好改革創新大文章。

  黑龍江哈爾濱,冰雪文化和冰雪經濟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和對外開放的新紐帶﹔安徽合肥,依托“各種要素條件集成優化”,在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上持續用力……根據各自資源稟賦,加強科技和文化賦能,打造核心競爭力,實現錯位發展,不搞同質化競爭,才能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塑造競爭優勢。

  “五個轉變、五個更加”是做好城市工作的辯証法,體現了我們黨對城市發展規律性認識的深化。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城市工作的重要論述,以堅持城市內涵式發展為主線,大力推動城市結構優化、動能轉換、品質提升、綠色轉型、文脈賡續、治理增效,定能不斷開創現代化人民城市建設新局面。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7日 01 版)

(責編:彭靜、王瀟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