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青年的模樣,是時代的鏡像(讀者點題·共同關注)

本報記者 陳圓圓

2025年05月06日08: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網上有人說今天的年輕人選擇低欲望生活,也有人說現在的青年其實比誰都拼。作為一名95后,我想問:今天的中國青年,到底是啥模樣?

——人民網網友13******7

我們先來看一段全網刷屏的畫面:高燃!北京亦庄的馬拉鬆賽道上,20支鋼筋鐵骨的機器人隊伍,與馬拉鬆愛好者首次“人機共跑”。研發團隊成員,大多是中國高校和科技公司的青年創業者。

機器人、人工智能等是年輕的事業,也是年輕人的事業。從一場馬拉鬆走近今天的年輕人,我們可以觀察到中國創新浪潮磅礡席卷,新一代弄潮兒活力奔涌。

青年的模樣,是時代的鏡像。

且看世界舞台上,為國爭光的體育健兒。1959年,22歲的容國團為中國贏得第一個世界冠軍﹔1984年,27歲的許海峰為中國奪得第一枚奧運會金牌﹔2025年,20歲姑娘蔣裕燕成為中國首位獲得勞倫斯獎的殘疾人運動員……青春夢與強國夢交響,我們從中讀懂青年一代從“仰視”到“平視”的自信心態,進而感知中華民族從“趕上”到“引領”的復興姿態。

再看日常生活中,數以億計的普通年輕人。風雨無阻穿梭不停的外賣騎手、敲擊鍵盤激蕩腦力的程序員、返鄉創業耕耘田野的新農人……無需站在聚光燈下,無數微光輝映時代星空。在夢想滋養的國度,每一個人都是主角。平凡身影,正是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縮影。

這背后有時代歸因。百年前的覺醒年代,山河破碎、國弱民窮,救亡圖存是青春使命。篳路藍縷的建設時期,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是青春最響亮的聲音﹔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新一輩”,沐浴改革開放春風,愛拼才會贏成為座右銘。

今天的年輕人,生逢國運榮盛,溫飽無虞,大國崛起、科技創新、文化自信,涵養著他們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奮斗軌跡有了全新注腳。

歷史機遇也是人生際遇。青年和家國休戚與共,新時代需要年輕人挺膺擔當,懷愛國之心、立報國之志、增強國之能,跑好歷史的接力棒。

沒有5年蟄伏打磨作品,就不會有導演餃子創下的中國影史票房紀錄﹔缺乏打臉“外國月亮更圓”的勇氣,就不會有梁文鋒從小鎮青年到聚攏AI人才的逆襲﹔因為相信時代不會辜負實干者,王興興團隊邁出中國機器人驚艷世界的試步……雄鷹終將翱翔,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練習振翅。

敢於不走尋常路,源於當代中國給予的機遇。新創客崛起、新職業涌現……底氣來自時代的饋贈,堅持來自社會的支持,從容來自家庭的包容,選擇背后,是年輕人對傳統成功路徑的認知更新、實踐擴圍。傳統浸潤+時代賦能,今天的年輕人代表的不僅是一代人,更是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生存樣式和奮斗姿勢。

自然,所有的青春都不易,都有挫折、煩惱和壓力。就業創業、房貸車貸、養娃養老、職場競爭……現在的年輕人同樣面臨急難愁盼,他們的情緒需求和現實期待,需要實實在在的共情與托舉。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更多資金資源‘投資於人’、服務於民生”“大力支持、大膽使用青年科技人才”﹔17條舉措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教育、住房、生育等支持政策接連出台……讀懂其中的青年關懷,就能明白年輕人從容邁步前的執著與沉潛。

請把掌聲與信任送給敢摔敢拼的他們——“我們正在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正是年輕一代展示才華、大顯身手的好時候”,當下青年的模樣,就是青春中國的模樣。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06日 01 版)

(責編:彭曉玲、王瀟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