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鄧小平與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困難局面的扭轉

來源:黨的文獻

2022年10月31日21:47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以太行山為依托的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是華北規模最大的一塊敵后抗日根據地。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敵后戰場斗爭形勢更為嚴峻。特別是 1941年以后,日軍推行所謂“治安強化運動”,將共產黨和其領導的抗日根據地作為主要進攻對象,反復“掃蕩”“蠶食”“清鄉”,實行“三光”政策﹔國民黨頑固派也進一步限制、削弱人民抗日武裝力量,對根據地進行挑舋和制造磨擦﹔加上接連遭遇空前嚴重的自然災害,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面臨十分困難的局面。僅在太行區,1942年根據地面積就比 1940年減少了 2.3萬平方公裡,1941年和 1942年兩年中被殺害和抓捕的群眾達 35萬人,著名抗日將領左權、范子俠、郭國言等都是在這一時期犧牲的。這一時期,在華北前線領導抗戰的鄧小平,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舉措,終於帶領根據地軍民戰勝了困難,扭轉了危局。

一、解決干部思想麻痺的問題

不首先解決思想問題,扭轉困難局面就無從談起。早在百團大戰第三階段反“掃蕩”作戰中,北方局委員、太行軍政委員會書記、一二九師政委鄧小平就警覺地判斷:時局相當嚴重,日軍逼我於華北一隅,戰略上我軍是被動的﹔我們對敵估計不夠,對局勢估計不夠,因此准備不足,部隊戰斗熱情不高。隨著局勢的日益嚴峻,鄧小平敏銳地發現,一些干部、群眾在考驗面前產生了消極麻木傾向和失敗情緒,而這種情緒對於堅持抗戰、戰勝困難是極其有害的。為此,鄧小平決定從思想入手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