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邁出堅實步伐(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

本報記者  劉成友  辛  陽  劉佳華

2022年08月05日08:2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8月4日,“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遼寧專場舉行。

  黨的十八大以來,遼寧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闊步前行、砥礪奮進,團結全省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要求落實到具體行動和具體項目上,奮力開創營商環境好、創新能力強、區域格局優、生態環境美、開放活力足、幸福指數高的振興發展新局面。

  遼寧省委書記張國清介紹,今天的遼寧,胸懷“國之大者”,切實履行維護國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對國家重大戰略的支撐力不斷增強。這十年,遼寧綜合實力穩步提升,改革開放深入推進,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邁出堅實步伐。

  創新驅動,塑造振興發展新優勢

  遼寧培育壯大新動能,激發創新驅動內生動力,充分利用產業數字化的場景資源和數字產業化的數據資源優勢,加快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

  遼寧振興,工業先行。

  遼寧著力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改造升級“老字號”,利用人工智能等賦能增效,一批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投入使用,參與改造企業效率平均提升21.2%,2021年遼寧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速高於全國26.9個百分點、居全國第二位﹔深度開發“原字號”,補鏈、延鏈、強鏈工作全面推進﹔培育壯大“新字號”,從人工智能到集成電路,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快速成長。

  這十年,首艘國產航母、航母艦載機、跨音速風洞主壓縮機等“大國重器”在遼寧問世,遼寧工業從結構單一走向多點支撐、多元發展。新材料、精細化工、高端裝備制造、半導體芯片制造等產業厚積薄發,新動能加快集聚,創新沃土育出更多“新苗”。

  “‘十四五’時期遼寧振興發展能否取得新突破,關鍵就是看能不能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我們將深入實施科教興省、人才強省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爭創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為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遼寧智慧和力量。”遼寧省委副書記、省長李樂成說。

  遼寧堅持創新生態、創新平台、創新人才“三位一體”推進,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能源催化轉化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國字號”創新平台在遼寧布局,遼寧正向著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加速邁進。

  2021年,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是2012年的2.3倍,2020年以來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年均增長34.5%。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市場主體總量達458.43萬戶,科技型中小企業總量達18158家。

  深化改革,打開振興發展新格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遼寧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來抓,把法治環境建設作為營商環境建設最突出、最緊迫的任務,以政治生態的持續淨化、法治環境的持續改善來促進和保障營商環境的根本好轉。

  遼寧全力打造辦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競爭力強、生態宜居的營商環境。以“一網通辦”倒逼政府服務流程再造,以“一網統管”倒逼社會治理創新,以“一網協同”倒逼數據資源開放共享。

  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遼寧堅決正風肅紀反腐,持續保持高壓震懾。全省干部展現出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崇尚實干、狠抓落實蔚然成風。

  國企改革勇涉深水區。鞍鋼本鋼重組后躍升為世界第三大鋼鐵企業,沈鼓集團、大連冰山等老國企重新煥發活力。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暢通海陸大通道,打造對外開放前沿,遼寧自貿試驗區13項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

  “沈陽充分發揮對周邊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引領沈陽現代化都市圈建設提質增效,全力打造新型工業化示范區、東北振興發展增長極。”遼寧省委常委、沈陽市委書記王新偉說。

  “一圈一帶兩區”區域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