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19日10:04 來源:經濟日報
吳運鐸(1917—1991)。新華社發
在內蒙古包頭市的北方兵器城裡,每天都有人在吳運鐸事跡室駐足和沉思,事跡室裡展覽著吳運鐸自傳體小說《把一切獻給黨》的各種版本。一位參觀者留言說,吳運鐸精神是中國革命人之魂,“把一切獻給黨”是我們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証。我們要一心為黨,全心為民。
吳運鐸同志是我國兵工事業的開拓者。1939年,他和戰友們建起我軍第一個軍械修造車間,成功地制造出第一批新步槍。1943年研制出新武器——槍榴彈。1944年制造出36門平射炮和大批炮彈。在革命戰爭年代,他歷任新四軍司令部修械所修械班長,淮南根據地子彈廠廠長、軍工部副部長,大連聯合兵工企業建新公司工程部副部長兼引信廠廠長。新中國成立后,他歷任株洲兵工廠廠長、中南兵工局第二副局長等職務。在包頭工作期間,任北重集團副廠長、總工程師。為更好地勝任這一工作,他1952年至1953年在北京俄專二部學習俄文,1955年秋任學習組長,率領北重集團以及其他單位的107名技術人員赴蘇聯高炮廠實習。
在試制武器過程中,吳運鐸舍生忘死,失去了左手、左眼,右腿被炸殘,身上留有幾十處彈片沒有取出,仍忘我工作。
1943年,26歲的吳運鐸第二次負傷,左手炸斷四指,左眼失明,傷勢稍有好轉,他就不分晝夜地投入工作、學習,不是埋頭設計圖紙,就是到車間與工人們研制、試驗武器。在試驗中,他把安全留給同志,帶頭干最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