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時代先鋒

從沙趕人到人趕沙:六老漢 三代人 一片綠

記者  董洪亮  孔祥武  付  文

2019年03月29日07:2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3月26日,在甘肅省古浪縣境內的黑崗沙風沙口,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賀中強(左一)、郭萬剛(左二)、石銀山(左三)、羅興全(右三)、程生學(右二)、王志鵬(右一)在休息間隙吃午飯。
  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攝

核心閱讀

昔日沙趕著人跑,如今人頂著沙進。

38年,甘肅省古浪縣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接續加入治沙行列,在寸草不生的沙漠建成了防風固沙綠色長廊,近10萬畝農田得到保護。

21.7萬畝,治沙造林面積不斷擴大,綠色在八步沙延展。“六老漢”三代人的堅守,在大漠深處開花結果,當地群眾有了增收致富的“金山銀山”。

 

“沙丘向著村庄跑,每年逼近七八米,壓田地,埋庄稼,‘一夜北風沙騎牆,早上起來驢上房’……”捋著花白胡須,向記者說起當年的八步沙,張潤元臉上雲淡風輕。

張潤元乃“六老漢”之一。古有愚公移山,今有甘肅省古浪縣八步沙“六老漢”治沙灘。他們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代接著一代干,三代人苦干38年,至今累計治沙造林21.7萬畝,管護封沙育林草37.6萬畝。

1981年,在土門公社當過大隊支書或生產隊干部的6位農民,不甘心將世代生活的家園拱手相讓,向沙漠挺進。他們獻了自身獻子孫,一代接著一代干,被稱為八步沙“六老漢”。

老支書石滿第一個站了出來:“多少年了,都是沙趕著人跑。現在我們要頂著沙進,治沙,我算一個”

古浪縣是全國荒漠化重點監測縣之一。

1981年,作為三北防護林前沿陣地,古浪縣著手治理荒漠,對八步沙試行“政府補貼、個人承包,誰治理、誰擁有”政策。治理寸草不生的沙漠談何容易!即使政府有補貼,不知多少年后才會有“收益”。政策出台后,應者寥寥。

“多少年了,都是沙趕著人跑。現在,我們要頂著沙進。治沙,算我一個!”漪泉大隊56歲的老支書石滿第一個站了出來。

緊接著,同大隊的賀發林,台子大隊的郭朝明、張潤元,和樂大隊的程海,土門大隊的羅元奎積極響應。他們以聯戶承包的形式,組建八步沙集體林場,投身治沙造林。他們6人所在村庄都緊挨著八步沙,相距不過三四公裡。

消息傳開,有人疑惑:別人承包良田,他們承包沙漠,是不是精神出了問題?

外人冷嘲熱諷,家人也扯后腿。老婆勸:這把老骨頭,要把命搭進沙漠裡。兒女攔:又不是不養活你們,別受那份罪。

“六老漢”不由得吹胡子瞪眼:八步沙治不住,今天享清福,明天你們就喝西北風!打定主意,老漢們卷起鋪蓋、背著干糧,走進沙漠深處。

按照計劃,第一年先治1萬畝。6個老漢跑遍了附近和鄰縣的林場,隻解決了一部分樹苗,剩下的怎麼辦?最后,他們在自家承包地上種上了樹苗。

6個家庭40多口人全部上陣,在浩瀚大漠裡栽下一棵棵小樹苗。

到了來年春天,樹苗成活率竟然達到七成,“開始我們高興極了,沒想到幾場風沙過后,活下來的樹苗連三成都不到。”造林不見林,“六老漢”心急如焚。

“隻要有活的,就說明這個沙能治!”“六老漢”沒有灰心,轉而採用“一棵樹,一把草,壓住沙子防風掏”的辦法,成活率得以提高。

“父親臨終前叮囑,不要埋到祖墳,祖墳前有個沙包,擋著他看林子。要埋在八步沙旁,看著我們繼續治沙”

沙漠離家遠,為了省時間,“六老漢”吃住都在八步沙。張潤元說,每人帶點面粉、干饃饃和酸菜,用幾塊石頭支起鍋。更艱苦的,是沒有住處。沙地上挖一個深坑,上面用木棍撐起來,再蓋一帘茅草。這個當地人叫做“地窩子”的深坑,就是“六老漢”的家。

經過10余年苦戰,“六老漢”用汗水澆綠了4.2萬畝沙漠。八步沙的樹綠了,“六老漢”的頭白了。1991年、1992年,賀老漢、石老漢先后離世。后來,郭老漢、羅老漢也相繼離世。如今,當初的“六老漢”中,四人走了,兩人老了干不動了。

組建林場之初,“六老漢”就約定,無論多苦多累,每家必須出一個后人,把八步沙治下去。為了父輩的囑托,石銀山、賀中強、郭萬剛、羅興全、程生學、張老漢的女婿王志鵬相繼接過了父輩治沙的接力棒,成了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現在,郭萬剛的侄子郭璽等第三代人已加入治沙行列,守護八步沙的未來。

現任八步沙林場場長郭萬剛,當年被父親郭朝明“逼”著回家治沙。當時,他在土門供銷社上班,端的是“鐵飯碗”,父親要他回來治沙時,郭萬剛極不情願:“治理幾萬畝沙漠,那是你們幾個農民干的事?能治過來嗎?”

“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郭萬剛,直到1993年5月5日,才打消了回供銷社上班的念想。“那天我正和羅老漢一起巡沙,中午地上突然就起了‘黃浪’,有50多厘米厚。羅老漢有經驗,告訴我要跳著走,哪怕拔得稍微淺一點,就被沙塵暴埋住了。”郭萬剛回憶說。

在沙漠中迷失方向的羅老漢和郭萬剛,直到深夜才摸回家。從那之后,郭萬剛一門心思扑在造林上。

昏倒在樹坑旁的賀發林,被送到醫院時,已是肝硬化晚期。彌留之際,當著老伙計們的面,賀發林安排后事。“娃娃,爹這一輩子沒啥留給你的,這一攤子樹,你去種吧。”他對兒子賀中強說。

石滿老漢生前被評為全國治沙勞動模范,去世時年僅62歲。他的兒子石銀山說:“父親臨終前叮囑,不要埋到祖墳,祖墳前有個沙包,擋著他看林子。要埋在八步沙旁,看著我們繼續治沙。”

盡管有過猶豫、有過彷徨,郭萬剛已在風沙線征戰3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