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在“貴州屋脊”書寫壯麗青春——記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海嘎村“第一書記”楊波

2016年06月27日14:35    來源:貴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楊波向記者展示自己第一次下鄉扶貧時使用的背包。

互聯網時代,邊遠貧困山區與城市一樣能享受互聯網的便捷。

挂起作戰圖,排出時間表,大灣鎮海嘎社區實現精准扶貧。

海嘎村也有了自己的網絡銷售——電商平台。

大山深處的採訪。

第三次上海嘎,楊波獨自一人走上了韭菜坪。

韭菜坪海拔2900.6米,是貴州最高峰,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海嘎村就坐落在半山腰上。楊波是這個村的“第一書記”。

大風呼嘯,遠山如浪,眼前的韭菜坪已初顯“國家4A級景區”的風採,而山腰上的海嘎村,一排排洋樓閣院如珍珠瑪瑙般撒落,也不再是昔日的窮旮旯。

6年了,有三次選擇離開的機會,楊波卻始終沒有離開。海嘎,曾經是鐘山區一類貧困村,是他心中不變的答案。選擇海嘎,意味著遠離親人﹔選擇海嘎,意味著吃苦奮斗﹔選擇海嘎,楊波沒有后悔過。

三屆駐村,6年堅守,楊波把精力和感情全部傾注進了海嘎村,他幫助群眾拔掉“思想上的窮根”,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幫助村子走上產業發展的路子。他用行動,把“共產黨員”四個字刻進了群眾的心裡。

因為成績突出,2013年,楊波榮獲“貴州省同步小康優秀駐村干部”稱號,2015年,榮獲“社會扶貧先進個人”、“貴州省同步小康優秀村第一書記”稱號,2016年,楊波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6月被評為“貴州榜樣·最美人物”。

“走向實際、走進百姓的心裡”

“坡腳喊來坡上聽,走路走得腳抽筋﹔吃的都是洋芋飯,穿的全是布巾巾。”

這四句順口溜,是貴州海拔最高的自然村寨海嘎10多年前的真實寫照。1998年,海嘎村才通路通電,“住的是茅草房,吃的是望天水,一人半分地隻能種點苞谷、洋芋和苦蕎。”憶當年,村民苦不堪言。

2010年,在六盤水市鐘山區民族宗教事務局工作了6年的楊波響應組織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