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江蘇省委貫徹落實中央決定的意見》權威解讀(6)

制度入手,實現“嚴控嚴管嚴懲”

2013年12月16日16:13   來源:新華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制度入手,實現“嚴控嚴管嚴懲”

持續多日、綿延多地的霧霾天,再次敲響了環境問題的警鐘。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結合江蘇實際,省環保廳廳長陳蒙蒙表示,“資源環境問題已成為我省發展的最大制約。而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很大程度上與體制機制不健全直接相關。從制度體系入手,無疑抓准了問題的關鍵。”

生態環境是“兩個率先”突出短板

生態是生存之基,環境是發展之本。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每個人的切身利益、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如果經濟搞上去,但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群眾健康都得不到保障,那麼發展的成就就要大打折扣。近年來,大規模、多頻次的霧霾污染,大家都有切身感受。”陳蒙蒙坦言,長期以來,我國一直高度重視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也為此付出了不懈努力,但我們面臨的資源和生態環境形勢仍然十分嚴峻,主要表現為國土空間過度開發、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等。“就江蘇而言,生態環境仍是實現‘兩個率先’目標最突出的短板之一。”

省環保部門曾對江蘇30年的水環境監測數據做過一個大跨度的統計分析。上世紀70年代,全省Ⅰ-Ⅲ類水體的比例為64%。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每10年下降一個等級。水環境狀況最差的是上世紀90年代末期和新世紀初期,Ⅰ-Ⅲ類水體的比例僅有14%。進入新世紀,隨著城鎮污水處理廠的大規模建設,工業和生活污水大量處理,水環境質量有所好轉,但Ⅰ-Ⅲ類水域面積僅40%左右。此外,雖然江蘇在大氣污染治理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根據國家空氣質量新標准